普通本科招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说华农 >> 正文
120周年校庆日全景扫描
发布时间:2018-10-09

报告厅:学术讲座与论坛


学校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是中国最早开展农业科技研究的学术殿堂,萌发于120年前的学术之音,如今在狮子山上发出更宏亮的回响。

诺奖获得者被誉为“对人类科学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继今春2位诺奖获得者来校讲学之后,百廿校庆时狮子山再迎2位诺奖科学家,带领师生站在世界科技巅峰领略学术的独特“风景”,也为“学术校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0月1日至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约翰•德森霍费尔教授来校交流。3日,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他们分别围绕“幽门螺杆菌”与“光合作用”设坛开讲。讲座吸引了数百双追求科学与真理的眼神,前来听讲的师生济济一堂,把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当巴里•马歇尔教授谈到研究备受质疑、他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时,现场的观众无不动容,栗茂腾教授说:“这就是科学精神,坚定执着而永不言弃!” 生科院本科生郭钰尧说:“诺奖学者是科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科研精神、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食科院张秀艳老师说:“两位诺奖学者引人入胜的讲座是一堂科学精神大课,鼓舞着我更好的完成育人治学的教育任务。”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皮诶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教授来校讲学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皮诶尔•索维奇教授来校讲学


10月3日早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交流现场 学通社记者 王梓安摄

“国际高等农业教育论坛”会场


IMG_5782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约翰•德森霍费尔教授在“国际高等农业教育论坛”上作学术报告


10月3日早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外宾倾听报告  学通社记者 王梓安摄 (3)

“国际高等农业教育论坛”现场


坐在前排的嘉宾和教授们(学通社记者 吴毅博摄)

“国际高等农业教育论坛”现场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蜂拥要签名(学通社记者 吴毅博摄)

诺奖学者受到大学生追捧



2日,一场名为“国际高等农业教育论坛”的高端学术活动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隆重开幕。论坛以“‘一带一路’倡议与高等农业教育国际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或地区的70余所大学的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国内的15位两院院士和数百名中青年学者。

国际高等农业教育发展与未来趋势如何?“双一流”建设与高等农业教育质量如何提升?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如何协同发展?大学理想与高等教育发展有何种逻辑关系?论坛同时开设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和“中国工程院项目组论坛”,围绕这些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论坛作主旨报告,他对我校的办学成绩表示肯定,同时指出,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新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农业欠发达国家提供了重要帮助,农业高校应积极促进农业、科技、教育相结合,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

我校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在论坛致辞中指出,从农业发展前景的角度来看,现代农业已成为方兴未艾的生物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陈焕春院士则详细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并提出“农科本科生招生实行双轨制”的建议。

10月1日下午7点国交贵宾室,高翅会见nature中华区总裁 寒暄问候【学通社记者 蒲振 摄 15827491512】

校领导会见来校参加校庆学术活动的国外嘉宾

10月2日上午国交,邓秀新校长与外国校长交换名片【学通社记者 冯师洁 摄】

校领导与来校参加校庆学术活动的国外高校校长交流


10.1 19:30 国际交流中心 预备会 大场景 学通社记者 张皓博 摄 (23 - 48)

参加“国际高等农业教育论坛”的学者座谈研讨


国际合作交流成为了各海外高校领导共同认可的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热关键词。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副校长Johann Deisenhofer详尽介绍了西澳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重大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主任吴启迪说:“工程造福人类,教育塑造未来。高等农业工程教育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农业从业者由‘体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变。”

京都大学农学部长Eiji Nawata在介绍京都大学未来愿景时表示,国际化是大部分日本企业有所欠缺之处,高校更应该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

10月1日,校党委书记高翅与斯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会面畅谈学术交流合作。

从今年立春校庆一号公告发布以来,学校已举办了500余场学术活动,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各学科领域的学者、中外院士、国内外大学校长近200人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为“学术校庆”写上鲜活的注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